4月2日,比亚迪总部迎来了一位来自中国台湾的重磅人士——马英九。有趣的是,参观比亚迪车辆展厅时,马英九对腾势D9的一项功能提出了“锐评”。
面对马英九的到来,比亚迪重点展示了百万级豪车仰望U8与豪华MPV腾势D9,工作人员介绍2024款腾势D9时表示,该车支持九屏互联,可以在车上开会、视频。听完工作人员的介绍后,马英九调侃“有这个必要吗”。
马英九的这番质疑引起了网友的讨论,我们不得不回想一下,现在新能源车上的新功能琳琅满目,但有哪些是真正值得的,哪些又是妥妥的“伪需求”。更重要的是,很多“伪需求”成为了产品溢价的理由,对消费者来说能够分辨出功能的真正价值,小通认为也非常重要。
车载多屏VS手机、平板
多屏联动显然已成智能座舱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。如问界、智界、小米等车企,背靠华为、小米两家智能硬件厂商,旗下的车型可通过拓展接口加装平板电脑,与车机互联,腾势、理想等车企则向用户提供了后排屏幕标配或选装方案。
按照工作人员的说法,腾势D9的后排屏幕可用于视频会议,主要是为了强调汽车的商务属性。小通认为,马英九调侃“有这个必要吗”,未必是评价后排屏幕,而是针对在车上还要办公这件事。
可能是在他眼里,在相对狭小的车内办公,本身就是一件难以理解的事情,就算工作实在繁忙,到达目的地再办公不行吗?马英九调侃后,附近的人全部尴尬一笑。
大陆996的工作并不少见,别说车上办公了,还有程序员把大街上的垃圾桶当作办公桌,当街写代码的情况。有充足财力买腾势汽车的消费者,在车上跟其他同事开视频会议很正常。
对于需要车内开视频会议的人而言,车载屏幕有作用,但用处没有那么大。说到底,目前汽车的应用生态过于匮乏,所能提供的功能,手机、平板电脑、笔记本电脑都有,而且体验大概率更好,平板和笔记本电脑配备键盘后还能用于处理文件。
至少在汽车配备触控板、鼠标、键盘等设备之前,汽车在办公领域无法与平板电脑、笔记本电脑等设备相比。若真的注重商务属性与车内办公,后排配备小桌板可能更实用。
不过这并不能说明后排屏幕是伪需求,毕竟一个安装接口稳定且尺寸较大的屏幕,用于影音娱乐的体验,比捧着手机、平板强不少。
当然,制约汽车后排屏幕娱乐性的,依然是不够完善的生态,问界、小米等车企,分别依靠HarmonyOS、澎湃OS,正打算逐步为汽车适配数千款应用,或许能够解决生态难题,其他车企也需要加速与开发者合作为车机适配更多App,才能让车机摆脱用处不大的尴尬局面。
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后,车企不断为汽车增添各类新奇的配置,但不少配置未能得到消费者认可,甚至被认为是伪需求。相较于后排屏幕,这些常被消费者诟病的配置,或许才是真的伪需求。
一箩筐配置,其实都是伪需求?
关于汽车哪些配置是伪需求的讨论由来已久,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后,车企不断探索新方向,有意无意创造了许多“伪需求”,有些可能是单纯没用,还有一些甚至可能会降低乘车、驾驶体验。小通经常在各大平台与网友探讨汽车功能,目前反响较大的伪需求配置有三项。
第一,隐藏式门把手。
隐藏式门把手无疑是被吐槽最多的伪需求设计,甚至可以说没有“之一”。该设计的好处在于可以降低汽车风阻与能耗,提升汽车颜值,坏处则在于汽车开门步骤更繁琐,而且冬天可能会出现门把手结冰,难以开门的情况。
综合来说,隐藏式门把手并非综合能耗、体验多方面考虑的最优解,甚至于带来的能耗优势,远远抵不上使用的麻烦。也因为如此,市场上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改良方案,也有车企开始尝试加入近场通讯能力实现自动开门,尽量降低隐藏式门把手带来的负面影响。
其实此类追求颜值忽视实用性的功能,在汽车行业并不少见,无边框车门也是如此,为了汽车的一体性,放弃了密封性,导致车内噪音问题比普通车门更严重。
第二,AR-HUD。
AR-HUD功能脱胎于战斗机,可以将道路信息、车辆信息投射到前挡风玻璃上,驾驶员无需分心。随着技术进步,投射的尺寸越来越大、内容越来越多,甚至还有车型可以投射SR实时渲染模型。
不过也有不少网友表示,AR-HUD投射信息太简略,还会被光线影响清晰度,很多时候仍需要查看中控屏的导航信息。加入SR模型后,则会出遮挡前方道路的情况。
另外,国内规定汽车必须有仪表盘(除非有替代品),新能源汽车的仪表盘已能显示大量信息,AR-HUD一般是将仪表盘的部分信息重复投射到前玻璃,基本没什么用,看仪表盘就够了。
第三,触控按钮。
曾有不少人吐槽,新能源车企只会做减法,把汽车实体按钮都取消了,调整空调、音量、雨刷还要使用中控屏。
机械按钮最大的优势在于盲操作,无需扭过头看屏幕,按钮的反馈也较为强烈,能够防止用户分心。相较于实体按钮的排线,将功能集成到中控屏无疑更省成本,同时也能让车内空间更具科技感。
另外还有一些车企则推出了介于机械按钮与中屏幕操作之间的选择——触控式按钮,该设计没有实体按钮,一体性更高,也能快捷操作。触控式按钮的问题在于,触控反馈不强烈,驾驶员难以通过触摸判断自己选择的操作项目,有时可能还要分心去看触控操作面板。
除了这三项网友吐槽较多的配置,大灯清洗、自动启停、中控大屏、氛围灯、多区空调、电动尾翼、点烟器等配置,都被不少网友认为是伪需求。
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,我们需要为汽车硬件配置付费,若能减少一些不需要的配置,那么我们自然可以少花一点钱。问题是,我们不需要的东西,就一定是伪需求吗?
是不是伪需求,该由谁来评判?
小通翻阅了各大平台这些年来网友吐槽的汽车伪需求,甚至有人将车载导航、AEB、定速巡航等功能也列入其中。以今天的眼光来看,这些功能经过技术迭代,已能够提升用户的驾驶或乘坐体验,摆脱了“伪需求”的名头。
就像腾势D9的后排视频会议功能,马英九或许认为没什么用,但不少国内消费者却可能用得到。每个人对于汽车的要求不同,对于哪些配置是伪需求的看法也不尽相同,并不是自己不需要的配置就算伪需求。
不过我们也要承认,汽车行业存在个别车企核心竞争力不足,又想另辟蹊径,通过创造需求的方式,虚构用户需求、增加产品卖点的情况。
至于哪些功能点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,哪些会被斥为“伪需求”,个人认为最终还是会交由市场来评判。举个例子,自动泊车技术在尚不完善的时候也被认为是“伪需求”,但随着软硬件算法的同步提升,适用场景和使用体验的完善,自动泊车已经成为很多新手司机离不开的好用功能。
反过来说,消费者不会一直被“伪需求噱头”欺骗,企业创造需求或许能够赢得一时的销量,但对于长期发展并无太多益处。唯有做好三电、智驾、智能座舱、人车交互等核心体验,才能在汽车行业激烈的竞争中,铸就“技术长城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