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微站导航来为大家解答以下问题,关于原生家庭对性格的影响调研计划书,原生家庭对性格的影响很多人还不知道,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1、 缘起缘灭怎么自救?
2、 1.如果你长大后能和周围的人,比如恋人,建立起一种“情感安全感”,那么这种童年的情感缺陷是可以弥补的,或许你就能摆脱出身家庭的影响。
3、 2.心理治疗。我做心理治疗很久了,我觉得是有帮助的,但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健康的心态。你不能仅仅依靠心理医生来创造积极的改变。
4、 3.改善孩子之间的关系,重新建立“情感安全感”。和父母沟通,或者一起看家庭心理医生。达到增加情感交流和沟通的目的。
5、 4.接受你的过去,但不认同它。就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过去的经验。这个人(我)发生了不好的事情,但我不认同它的影响。尽量不要把自己当成受害者,自怨自艾。所谓“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”在这里可能不是特别恰当,但它的本意是鼓励大家跳出受害者的视角。
6、 原生家庭对性格的影响
7、 一般认为,出身家庭对人的性格形成和心理发展影响很大。出身家庭造成的创伤可能会代代相传,父母会从受害者变成自己孩子的加害者。其实这种影响可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绝对。根据发展心理学的态度系统理论,对于一个人来说,出身家庭是对他影响最大的子系统之一,但不是唯一的,包括学校和社会。另外,出身家庭的负面影响也不是不可挽回的。很多出身家庭问题的孩子,还是可以很好的成长发育。
8、 出身家庭对婚姻关系的影响
9、 调查显示,性格和价值观的差异是导致离婚的第一大原因,其次是第三者插足和性生活不和谐。
10、 不同的价值观与出身家庭密切相关。人的性格和价值观是在出身家庭中形成的,尤其是在中国。
11、 婚姻不是男女双方的事。一段婚姻承载着两个家庭甚至两个家庭的利益重担。对于“婚姻”二字的解释,婚姻是指男方的家庭,婚姻是指女方的家庭。
12、 王海鸰的小说《新结婚时代》在这方面有生动的描写。顾小西和何建国“城乡结合部”的婚姻冲突在两个家庭的影响下升级,成功地展示了出身家庭对婚姻的巨大影响。
13、 父母婚姻模式的遗传
14、 小说《何建国的原生家庭》中,父亲是典型的大男子主义者,家里的大事小事都是他自己决定,母亲服从父亲。
15、 所以,何建国虽然受过高等教育,但他的“乡土情结”要求配偶以自己为中心,因为这是他从小接受的婚姻观。他碰巧遇到的女人顾小溪,来自一个父亲照顾母亲的家庭。所以,顾小西是不会认同老公那种凡事由男人说了算的想法的。
16、 顾小西对家庭的影响挑战了丈夫对权力和权威的渴望,只要有机会,他就会用从父亲那里学到的强势行为。
17、 拒绝父母的婚姻模式
18、 举个例子,如果女儿从小就看到父亲做事能力不强,生活中处处被人欺负,那么长大后,她可能会期望丈夫是一个很强势的男人。在她看来,父亲的懦弱是她悲惨生活的根源。所以,在自己的婚姻中,她无论如何都会避免这样的情况。
19、 所以,出身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,在出身家庭中形成的“乡土情结”会在长大后的夫妻关系中不自觉地重复。因此,许多夫妇在一定程度上“内化”了父母的行为,以至于行为、认知、情绪等。婚姻中夫妻双方的也有连锁反应,在日常生活中意想不到的时刻被我们生活中最亲密的人(通常是配偶)以超乎寻常的强度引爆。
20、 很多心理学家认为,在婚姻中,表面上,我们是在和配偶相处,但实际上,我们是在不断地重温过去和父母的关系。婚姻可以说是我们长大后与父母互动的再现。
21、 出身家庭到底有多可怕?
22、 第一个现象:父母不断贬低孩子。
23、 有人问“如何毁掉一个孩子”,好评度很高的回答是“继续贬低他就好”。
24、 这种父母会不断贬低,甚至公开贬低自己的孩子。这种孩子以“谦虚”的名义,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尊心。长大后,大部分都会变成逢迎型人格,认不出自己优秀的部分,只会永远自卑。
25、 第二个现象:父母疏于陪伴和照顾孩子。
26、 现在很多年轻父母都说工作太忙没时间照顾孩子,不如交给老人。
27、 殊不知,孩子更需要的不是物质,而是最亲父母的关心和陪伴。
28、 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有钱的留守儿童长大后完全不亲父母?
29、 是因为父母的物质需求到位了,但是情感需求没跟上,导致了一个孩子的情感断层。他一直与家人疏远,这种习惯会带入他成年后的人际关系中。
30、 第三种现象:父母过度控制孩子。
31、 有些家长会过度干预和控制孩子,从升学就业到刷牙洗脸。
32、 这样孩子就没有自我,没有隐私,没有自己的空间。结果要么孩子变成巨婴,要么孩子直接崩溃。
33、 第四个现象:父母本身有严重的不良习惯。
34、 比如父母有酗酒的习惯,不会管理自己的情绪,整天在家里打闹。在这样的家庭里,孩子总是没有安全感,所以他会去别处寻找安全感。
35、 尤其对于涉世未深的女生,很容易吃亏。
36、 第五个现象:父母身体虐待孩子。
37、 虽然这些年人们文明多了,也知道不能打孩子,但是8090一代还是有一些挨打的孩子。
38、 可悲的是,施暴者本身往往成长在喜欢使用暴力的家庭,然后将这样的教育方式一代一代传下去。
39、 暴力会留下很深的印象,影响和扭曲孩子的性格发展。
40、 第六种现象:父母在言语层面虐待孩子。
41、 相对于肢体暴力,有些家长要“温柔”得多。他们不打孩子,但是会用难听的话贬低孩子。
42、 其实这样的“软刀子”对人的伤害更大,而且影响更久更深。这会导致孩子对自己有一个非常不好的、很低的自我评价,认为自己不值得幸福,极度自卑,自我厌恶。
43、 第七种现象:父母教育孩子忍辱负重。
44、 一个朋友从小到大听到父母最多的评价就是“你什么都不是,笨蛋”之类的话,导致一直很自卑。三十多岁了,还不敢主动找女生搭讪。
45、 后来我跟爸妈说起这件事,爸妈惊讶地说:“那时候我们那么说你是为了鞭策你成为更好的人。”
46、 但事实上,结果呢?他非但没有变得更好,反而感到自卑。
47、 被羞辱的父母总以为是在用“挑衅”鼓励孩子,殊不知是在把孩子推向自卑的深渊。
本文到此结束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